重讀中國文學史:晚唐與五代十國

課程簡介

上課日期:九月 – 9/02、9/09、9/16、9/23
     十月 – 10/07、10/14、10/21、10/28 共八堂
上課時間:週六晚間7至9點
上課地點:與點堂 臺北市中正區徐州路18巷15號

票券分為線上課及現場課,報名時請注意。
兩者皆享有課程錄影檔案線上觀看一年。

課程說明

經歷了中唐的價值重建之後,唐帝國又迎來了動盪,文學史進入晚唐時期。這個時期,傳統上認為有著燦爛如夕陽般的文學,呼應了「夕陽無限好,只是近黃昏」的詩歌意象,在華美之中透露著哀傷。

五代與十國更是一個紛雜的時期,對一般讀者來說,光是搞清楚這個時期的政權就已經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了,要談這個時期的文學,恐怕也只能記起幾個重要的名字。

但這些名字在文學史上都有著不可忽視的重量,晚唐的李商隱、杜牧,再到五代十國時期的李後主,乃至溫庭筠、韋莊、馮延巳等等,這個時期擁有過非常美麗的作品,只是當這些人被壓縮在晚唐五代的時代標籤之中,有些細節就比較容易被忽視。

這門課除了會開出幾個單元好好讀作品之外,也會試著從大時代的角度談文學與歷史的問題。包含在中國歷史上一直很重要的「南方」與「北方」,包含那些在歷史課本中被草草帶過的興衰,每個政權更迭,都有無數生命故事值得被挖掘。

我們會看見李後主的文學實力,並不是只有在亡國後才有偉大成就。那之前他的文學如何養成?又可以被如何放進歷史脈絡中討論?我們會看到李商隱的詩歌在後代的影響,看看中國詩歌如何因為出現幾個天才詩人而改變。我們會追問晚唐到五代的文化、城市、政治與經濟如何變化,從制度到器物,這些變革如何影響文學,又如何影響後人的記憶。

本課程以傳統文學史說法與西方、日本等不同漢學研究對比,架構包含《劍橋中國文學史》這本頗具爭議性的著作,試圖從不同觀點去提出問題與解釋,以回應中國文學史之中涉及的諸多面向。

材料、文獻、作者與時代,方方面面的思考與能夠展開的討論,會分散在各大主題之中,歡迎有興趣的人一起來玩。

講師:陳茻

與點堂堂主

鑑往知來並非要未卜先知,而是為了將過去到現代的道路看清楚,
更完整的思考將來該走的方向。

返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