離不開的鄙視鏈?歧視性社會的哲學探究

課程簡介

上課日期:七月 – 7/05、7/12、7/19、7/26
     八月 – 8/02、8/09、8/16、8/23 共八堂
上課時間:週六晚間7至9點
上課地點:與點堂 臺北市中正區徐州路18巷15號

票券分為線上課及現場課,報名時請注意。
兩者皆享有課程錄影檔案線上觀看一年。

課程說明

「我們討厭不平等,但不平等真正的問題是什麼?」

「平等」這個詞相信大家都不陌生,如果有人問起現代社會追求的價值是什麼,「平等」很可能就是常見的答案之一。

然而什麼是真正的平等呢?小的時候,我們可能就聽過「假平等」這樣的概念,但在當今的生活中,我們卻處處可以見到不同人們,似乎對「平等」有著不同的想法與認知。

原住民加分對其他努力的學生公平嗎?女性生理用品免費公平嗎?向富人收取更高的稅額公平嗎?給私立大學學費補助公平嗎?公立大學的學生享有更多資源公平嗎?

將電影或遊戲的角色改為多元種族,是過度政治正確?

偏鄉應該用掉更多的補助資源嗎?政府應該花錢在窮人身上嗎?

世襲貴族社會已經過時,「功績主義」是現代人的常識:資源和地位需要靠你自己的才能和成就去掙。哲學家桑德爾(Michael Sandel)過去因為《正義:一場思辨之旅》出名,在新書《成功的反思》裡,他試圖指出功績主義的一個副作用,並說明這個副作用如何造成撕裂社會的結果。

如果現代人可以接受不平等,是因為現代人覺得自己想要的不是人人地位財富相同的「齊頭式平等」,而是某種「起跑點平等」,讓大家可以憑努力出頭,而不是憑運氣決定人生。很多時候,成功者認為財富地位是自己憑努力掙得的,而主流意義下的「失敗者」,像是低學歷和失業的人,則往往被認為是本身不努力的結果。

這樣的問題,導致成功者高估自己的努力、看不起其他人,失敗者則否定自己、對社會懷有憤恨。

美國倫理學家與政治哲學家斯坎倫(Thomas Scanlon),於2018年出版新作《為何不平等至關重要》指出:有些常被歸類為不平等的問題,其實不算是不平等的問題。

例如窮人過得很差是個問題,這個問題的常見解法是財富重新分配。但這種重新分配並不是因為我們想要消除不平等(拉近窮人富人之間的差距),而是很單純的因為窮人需要錢,而富人很有錢。

斯坎倫認為,知道什麼問題不是來自不平等,我們才能發現不平等真正的問題,例如:
「『高人一等』的族群可能誤把自己的價值感建立在優越的地位上。而被看作『低人一等』的族群如果接受這種價值判斷,就會不當地輕視自己的價值和生活。被歧視的人或許會積極接受社會為自己安排的角色,把自己的價值建立在扮演這些角色上,以為自己『只配做這些』;但考慮到他們實際的生活情況,這種正面的價值感其實是建立在錯誤的理由上。」

這門課將由桑德爾對功績主義的批評,以及斯坎倫對不平等的看法出發,探討相關問題。此外,課程內容將觸及政治哲學的諸多討論,各種平等理論,機運平等主義、自由主義式平等,除上述的桑德爾與斯坎倫,也會稍微討論羅爾斯(John Rawls)、德沃金(Ronald Dworkin)等重要的政治哲學家。

這門課讓你有能力使用和平等相關的各種哲學概念,並且理解哲學家發展的完整理論和論證。這些材料將成為你的養分,讓你在思考自己到底想要一個怎樣的社會時,有更具體的刻畫、更融貫的論點、更敏銳的直覺,以及更有啟發性的眼光。

朱家安

講師:朱家安

英美分析哲學研究者

「哲學」這個詞通常會讓人聯想到一些神秘難解、用字莫名的高深言論,或者生活智慧和算命這些事實上和學術哲學毫無關係的東西。作為一個哲學人,我沒辦法阻止宗教人士、算命師和勵志作家用「哲學」來稱呼他們的工作成果,但我希望藉由這裡讓大家瞭解其實很平易近人的哲學。

返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