躺平的哲學:我們應該努力工作嗎?

課程簡介

上課日期:三月 – 3/06、3/13、3/20、3/27
     四月 – 4/03、4/10、4/17、4/24 共八堂
上課時間:週三晚間7至9點
上課地點:與點堂 臺北市中正區徐州路18巷15號

票券分為線上課及現場課,報名時請注意。
兩者皆享有課程錄影檔案線上觀看一年。

現在年輕人都只想躺平

「躺平」在這一兩年突然變得很熱門,我們常聽到有人抱怨:

現在年輕人都只想躺平。

對應到現在台灣大缺工,似乎更加證實了這件事情。新一代的人喜歡無拘無束的生活,不習慣高壓,只要還過得去,就會選擇相對舒適的日子。這跟過去我們鼓勵的「吃苦當吃補」的精神相違背,某種程度上,也似乎顯示出世代差異正在擴大。

年輕人不肯吃苦,成為「老一輩」人抱怨的起手式,然而,若真的去問每個人的意見,其實很多「吃苦」中的人也會說:要是可以,我也想躺平!

躺平是一個由具體動作體現出的「嚮往」,它固然遭致詬病,但這個現象其實非常值得重視。這一次,與點堂邀請了朱家安與劉維人,想要針對這個課題好好聊聊:

到底什麼是躺平?躺平真的不好嗎?

如果人性就是好逸惡勞,為什麼偷懶在現代卻成了一種罪呢?

如果鼓勵勞動是一個古老的習慣,那到了這個連AI滿街跑的時代,這樣的價值依然存在嗎?

還是⋯⋯千錯萬錯都是萬惡資本主義的錯呢?

超精彩的課程介紹在這裡:

3/06 朱家安:資本主義的「浪費時間」陷阱:《人生四千個禮拜》
做為社會體制,資本主義不只規定了你能做什麼,也影響你如何思考自己想做什麼。在《人生四千個禮拜》中,作家柏克曼分析的資本主義如何改變人的時間觀,讓人心甘情願成為更好的勞工。在這堂課裡,我們會學習如何用柏克曼的分析來觀察資本主義的特性。

3/13 朱家安:資本主義的功績陷阱:《成功的反思》
資本主義改變你的時間觀,也改變你的生命哲學觀點,讓你用資本主義能認得的成就來判斷自己的價值。在這堂課裡,我們會學習如何理解理想上的資本主義和現實上的資本主義,並思考自己想要怎樣的社會。

3/20 劉維人:消費社會的陷阱:《失序的心靈》
英美國家的經濟體系形塑了一個自由主義的消費社會,這個社會的經濟沒有在地連結,工作沒有社群意義。人生只剩下職場、家庭、以及毫無生產力的嗜好活動。作者用四類個案的故事,敘述人類為何無法在消費社會找到認可與意義,以及為何主流的進步改革方式終將徒勞無功。

3/27 劉維人:為什麼人需要公領域:從《心靈判官》到《人的條件》
為什麼反烏托邦小說很愛講述一個物質無虞,私領域需求被老大哥完全滿足的社會?為什麼人們不喜歡一切都被妥善安排?人是政治的動物,天生必須與世界連結,需要以生產和參與來表達自我,並彼此理解。幸福注定無法被安排,滿足注定無法來自消費。

4/03 朱家安:基本收入簡介和常見QA
全民基本收入(universal basic income)能從資本主義社會解救人類嗎?在這堂課裡,朱家安會介紹基本收入倡議的基本想法,並討論常見問題。

*參考書籍:《基本收入》Philippe Van Parijs & Yannick Vanderborght

4/10 朱家安:基本收入和正義理論:羅爾斯與德沃金
在這堂課,我們會藉由基本收入議題討論更基礎的政治哲學問題:怎樣的社會才是公平正義的社會?

*參考書籍:《基本收入》Philippe Van Parijs & Yannick Vanderborght

4/17 劉維人:故事給我們意義:從《攻殼機動隊SSS》到《蚱蜢》
如果每天都能衣食無虞,你會做什麼?如果一切挑戰都註定成功,你會快樂嗎?你比較想要一個心想事成的人生,還是一個擁有挑戰,但能夠控制挑戰,從嘗試中理解世界和自己的人生?這正是「故事」的力量,為了參與故事的編寫,我們需要成為故事裡的角色,同時控制故事的走向。這正是遊戲好玩,而大部分的工作讓人厭倦的主因。

4/24 劉維人:「躺平」=「經濟民主」:社區經濟、合作經濟、民主科技
人需要工作,但不該為別人工作,更不該單純為了成功或勝利而工作。即將出現的AI時代,將使工作進一步差異化。加上分散式自治組織 (DAO) 等各種實驗,將逐漸擴大經濟民主的可能,使生產回到生活與社區。

朱家安

講師:朱家安

英美分析哲學研究者

「哲學」這個詞通常會讓人聯想到一些神秘難解、用字莫名的高深言論,或者生活智慧和算命這些事實上和學術哲學毫無關係的東西。作為一個哲學人,我沒辦法阻止宗教人士、算命師和勵志作家用「哲學」來稱呼他們的工作成果,但我希望藉由這裡讓大家瞭解其實很平易近人的哲學。

返回頂端